《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
中国高血压患者多达2.7亿人
血脂异常患者约有1.6亿人
超重或者肥胖症患者约2亿人
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
一项项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国民健康现状严峻。
9月23日,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保健局开设的“保健课堂”第八讲线上开讲,课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苒为大家详谈“生活方式与慢病”。本次课程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保健局四级调研员张瑞欣主持。
慢病找上门,跟这些生活方式有关
不少人确诊慢病的那一刻都会努力回想自己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就得病了?陈苒介绍,影响健康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可控危险因素,如年龄、基因等;二是可控因素,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心理等因素。“影响健康的多方面因素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而慢病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
在众多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中,以下三个影响尤为深重:
吸烟吸烟可增加急性坏死溃疡性牙龈炎、口腔癌、眼部疾病、胃溃疡或失明等疾病的患病几率。
过量饮酒过量饮酒可能会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各脏器损伤,以及影响生殖健康与脂肪代谢。
乱饮乱食不注意饮食可导致代谢综合征、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等问题,甚至可能诱发前列腺癌、乳腺癌、大肠癌等严重疾病。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健康第一杀手,它正慢慢地侵蚀着我们的身体。“获得健康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把健康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陈苒说。
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陈苒介绍,“可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膳食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每日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保持适量运动、避免久坐。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摄入糖不超过50g、反式脂肪酸不超过2g。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饮食中“反式脂肪”最容易被忽视,陈苒表示,“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中反式脂肪含量较高。在选购食材时,应尽量避免购买标签中有‘植物氢化油、人造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植脂末、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二、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降低心脏病、直肠癌、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几率。陈苒表示,“短时间的运动就可以增强大脑功能,每天增加一小时轻度体力活动,就可让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0%。即便活动水平低于指南推荐量,与几乎完全不活动的人群相比,仍能显著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
那么,运动量越高就能越健康吗?陈苒则强调,“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过量运动也会对机体造成损伤。”
可根据以下三个原则选择运动:
年龄原则: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年轻人可以选择相对激烈、活跃的项目;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应注重安全性,选择相对缓和的项目,如有氧运动等。
个性化原则:
任何一项运动项目都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如快走、慢跑能增强心肺功能,也适合燃脂减肥,但对身体柔韧性的改善就不尽如人意;力量练习能有效刺激肌肉组织、提高肌肉力量,但对心肺系统的训练则较少。
综合原则:
多种锻炼方式的组合,以达取长补短的效果,使身体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
三、戒烟限酒
戒烟,毫无争议;但对于限酒,就有不少好酒人士在“健康”与“酒精”这两者之间无法作出果断抉择,常常会认为“比我前一天喝得量少就可以。”
实则不然!陈苒介绍,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不宜超过25g、女性不宜超过15g。此外,患肝病、心脑血管疾病、血脂高、尿酸高等人群更是应“滴酒不沾”。
四、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使体内产生有益激素——内啡肽,它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陈苒说。
“保健课堂”第七讲直播回顾《生活方式与慢病》特别鸣谢: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保健局
记者|周艳梅编辑|吴秋秋责编|张秀丽摄影|伍健威声明配图源于网络,仅作公益宣传,侵删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
百万围观,金句频频,70多次掌声!他们的战疫故事里,有你不知道的暖心细节总决赛名单出炉!“广东医生战疫情”演讲比赛,26个战疫故事,邀您点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