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在六安这种病即将迅速蔓延,家里有5

紧!急!扩!散!

近期

这种传染病已进入高发期!

来势汹汹、不容小觑!

各位家长速看!

4月24日,安徽省卫健委公布了年3月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例。

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除新生儿破伤风、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10种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6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例,死亡43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7.98%。

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黑热病、斑疹伤寒3种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共报告8种例,死亡2例。

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2.57%。

注!意!

安徽省卫健委提醒

↓↓↓

近期,我省手足口病

进入高发季

家有5岁以下孩子的家庭一定多注意

如果有条件

请尽早接种疫苗

很多六安家长,

只要谈到手足口病就各种提心吊胆!

其实,手足口病除了可以接种疫苗之外呢,

其实做好有效的预防,

是能够大大降低感染的几率的~

今天跟着小编,

再来重新认识一下手足口病

到底是什么吧?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其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被感染后一般会潜伏2到7天。

2

手足口病症状

5月份以来,我省手足口病已逐渐进入流行高发期,手足口病发病将在近期维持较高水平,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升高,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

手足口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有发烧,手掌、脚板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家长相对容易发现小孩的异常,而且多数是轻症,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

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据医生介绍:“手足口病的第一个症状是口腔溃疡、咽喉部有疱疹;第二个症状是手上、足上有疱疹,同时儿童伴有发烧,鼻塞流涕,就像感冒一样的症状。”

3

发病主要人群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两招做到早期发现孩子重症:

第一招:两摸

一.摸宝宝额头是否发高烧

二.摸四肢皮肤是否冰冷

第二招:两看

一.看宝宝是否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

二.看孩子肢体是否抖动、无力和惊跳等

4同一名儿童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5

手足口病怎么得以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远离手足口,这些遛娃神器不要玩:

1.海洋球池

节假日人多,基本上球池就是“下饺子”,宝宝们“白袜子进、黑袜子出”,别说还有孩子们在里面流下的汗液与口水了。

央视曾曝光了海洋球卫生情况:部分海洋球池几天才清洁一次,清洁的方法也只是用消毒水喷洒一下。

2.摇摇车

摇摇车这样的公用儿童游乐设施,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维护,更做不到及时消毒。

如果有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乘坐过,其他宝宝再次使用时可能会交叉感染。

6

手足口病怎么治

医生介绍,如果孩子不小心患上了手足口病,家长无需惊慌,因为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7到10天病程后痊愈,医院就诊,不要在家观察。

家长朋友们可以这样做:

1.确诊

医院请医生判断还是是否患上了手足口病。

2.隔离

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对患病孩童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前往公众场合时,为儿童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3.预防重症

如后续儿童出现心慌,手抖,精神差,呕吐厉害等情况,家长一定要重视,并及时就医。

7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中,最可靠最有效的是接种手足口疫苗!

(图片仅供参考)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同样重要:

1.健康监护: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症状,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家长应定期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衣裤、尿布进行消毒,每日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高温(大于50摄氏度)、紫外线、含氯的消毒液都可以消毒,含氯的消毒液可以按照说明书稀释使用。儿童玩具最好每周一次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

家长应经常处理家里的垃圾杂物、保持干净整洁,早晚定时打开门窗通气,不要长时间让宝贝呆在密闭的空间里玩耍。在季节交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居室内应两至三小时进行一次通风换气。

3.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并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接吻、拥抱等密切接触。

4.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小朋友做好个人卫生,监督孩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小编特地找来了

更多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赶紧收藏,帮宝宝远离病毒!

↓↓↓

专家提醒:消毒纸巾不能代替洗手,每次洗手的时间,最好在20秒以上。

专业洗手七步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个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第七步:手腕处相互揉搓。

8

手足口病能治愈吗

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复。伴有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手足口病进入流行季

家长们

多留心孩子,及时预防

赶紧扩散出去!

?编辑/小胖子

??图文/江淮晨报、网络

?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fw.com/yykyzz/911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