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丨入伏养生注意什么,三伏天饮食指南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始于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古人以天干地支记录时间,每10天出现一个庚日,由于各年庚日不同,所以入伏的时间各年也不一样。

本文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伏天注意事项

伏天吃什么比较好?

愿你舒舒服服的度过伏天

入伏最怕的6件事

    01颈椎最怕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

    02喝水最怕快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对心脏不好。

建议: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更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

    03眼睛最怕晒

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

建议: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

    04晨练最怕早

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

    05家里最怕灰

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

    06肠胃最怕凉

夏天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胃口就会不好,消化功能降低,且易出现乏力倦怠、肠胃不适等症状,有的人还易发生胃肠道疾病。

建议: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

入伏吃它更养生

1

羊肉(适量)

三伏天里,很多人容易贪凉。冷饮一杯接一杯,空调一吹一整天。结果疾病也来了,比如冷饮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空调则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

这时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

2

鸭肉

本着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鸭肉适合在燥热的夏季食用。鸭肉味甘性冷,能起到补虚、祛燥热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头痛、失眠、便秘等症状。3

三瓜

苦瓜: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

丝瓜:平痰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木糖胶等物质,全身都可入药,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

冬瓜:增食欲。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

这3种瓜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4

三豆汤

三伏天一到,人体的阳气达到一年的高峰值,人也容易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困扰。因此,解暑之余,还需要清热、祛火。

此外,三伏天闷热潮湿,人体还容易被湿邪侵袭。因此,祛暑、祛湿也不可忽视。

这段时间里,经常喝三豆汤(乌豆、赤小豆、绿豆),能够清热解暑、健脾祛湿,缓解伏天里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5

两茶

绿茶:三伏天午后,喝杯绿茶,清热消暑,还能解毒、止渴。喝绿茶具有坚固牙齿、保护毛细血管及提神作用。

需注意,绿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胀气。

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是喝姜茶的最佳时机。

今日入伏

愿你能经受住高温的考验

当秋日的第一缕清凉来临时

定会更加幸福甜蜜

线椒炒牛肉是先炒肉还是青椒?

除了红米、黑米、紫米....还有你不知道的米~

夏天,给你一个吃豆腐的机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fw.com/yykyzz/910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