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太急或太大口,被噎着是常有的事,噎着后我们总是习惯大口灌水把食物“冲”下去。但以后您可得悠着点了,前几天就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慈溪的一名3岁小孩吃馒头噎到,妈妈给他喂了几口水后,情况更严重了,医院都没救活!
接诊的医生认为,此事主要归咎于家长救治不到位:
第一不能喂水。“干馒头吃进去,喂了水,馒头会发胀,没噎下去的话,就会在喉咙堵住,更危险了。”这样只会加重引起呛咳,如果不小心呛进肺里,还会引起窒息,严重的话,还会引发吸入性肺炎。
第二,医院救治,应马上做心肺复苏。若看到人脸色发青或发紫,前5分钟做心外按压,是最有效的。如不及时救治,即使后面人抢救回来,脑子一度缺氧,脏器功能也会衰竭,受到影响。
在医生看来,出现被噎住的情况,应该马上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如果这个办法行不通,也可以用手或者筷子,在喉咙(舌头的三分之二)处抠,诱导恶心,让硬物吐出来。
赶紧一起来学学海姆立克急救法:
1.如果是3岁以下孩子
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2.如果上述操作异物没出来
可采取把孩子翻过来,躺在坚硬的地板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动作要轻柔,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3.应用于急救成人
4.用于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后三个步骤,或稍稍弯下腰,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
除了噎着之外,其实还有不少我们惯用的急救法,可能不救命反致命!↓↓↓
误区一:鼻子流血,往天上看
错误原因:如果血流较大的话,后仰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入气道,将其堵塞,或者血液流入胃,导致患者呕吐。
正确做法:捏住鼻翼,让患者身体前倾,用嘴呼吸,捏住鼻翼能促进血液凝固,也可以用冷水或冰块冷敷鼻部。
误区二:毒蛇咬伤,用嘴吸血
错误原因:施救者如果口腔存在溃疡、牙龈出血等创口,用嘴吸毒可能会导致毒素进入施救者的血液,造成施救者中毒。
正确做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及时冲洗伤口,并由近心端向远心端对伤口进行包扎。此外,对受伤者进行处理,需防止大量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毒素在血液中的扩散。
误区三:溺水者被救后,立即对其捶胸压肚
错误原因:对溺水者的控水处理和心脏复苏是两回事。让溺水者把水吐出来和让溺水者恢复心跳不是一个急救动作可以同时完成的。
正确做法:捞出溺水者后,先为其快速清除口腔异物。在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时,需要立即做心肺复苏抢救。在实际施救中,控水处理并非第一要务。一般而言,溺水者喝下的水在短时间内不大会危及生命。
误区四:鱼刺鲠喉大口吃饭裹住刺
错误原因:咽部被鲠处多位于扁桃体上、舌根等处。对于少年儿童,较大的异物还可引起呼吸困难及窒息。此时,应积极进行处理:
正确做法:让病人张口,用筷子或匙柄轻轻压住舌头,露出舌根,打手电筒看能否看到鱼刺等异物,如有时可用镊子将异物夹出。如病人自觉鱼刺等鲠在食管里,不易取出,最好就医。
误区五:异物入眼使劲揉
错误原因:无论多么细小的异物都会划伤眼角膜并导致感染。如异物进入眼部较深的位置,务必立即就医。
正确做法:先用力且频繁地眨眼,用泪水将异物冲刷出去。若不奏效,就将眼皮捏起,然后在水流下冲洗眼睛。注意一定要将隐形眼镜摘掉。
误区六:烧烫伤抹酱油香油
错误原因:在烧烫伤处涂抹药膏,是后续治疗时采取的,急救阶段最好不要用药膏或油脂,因为油脂会阻止热量散发,使烫伤更严重。
正确做法:用流动冷水冲洗烧烫伤部位最少10分钟。情况严重需送医治理时,不要涂抹油脂药膏等物品,也不要用冰块进行冷敷,冰块可能会进一步损伤皮肤。
关于我们
图文采集:欧嘉良
责任编辑:梁桂香
技术支持:周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