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
市民们对于如何做好防疫工作
存在很多疑问和想法,
为了帮助市民解除心中疑惑
生活报·龙头新闻联手我省心理专家帮市民解心疑心理微课堂27
邻医院带走隔离留观
如何进行自我身心防护?
近期哈市各居民小区均实行了封闭式管理,除了有确诊患者的小区居民担心隔离问题,还有不少小区居民惊闻自己家邻居是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甚至连出门扔垃圾都不敢开门,每天不停消毒,心里充满恐惧与不安,如何调适心理状态?
生活报·龙头新闻心理微课堂专家杨艳杰: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黑龙江省高校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
第一,正确认识肺炎疫情。
通过官方的、正式权威的渠道去全面了解肺炎的有关信息,如对疫情的严重性、传染的可能性、防护方法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有较强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能力,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病例确诊后会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也会按要求进行隔离观察,确诊病例的家庭和公共区域会清洁消毒。科学谨慎看待此次疫情,学会辨别谣言,不信谣,不造谣,不必过度恐慌。
第二,做好居家防护。
如果邻居被隔离,要争取做到不出门,注意居家消毒,可以对接触频繁的东西(手机、门把手、电脑键盘、遥控器等)进行预防性消毒。消毒需要使用75%浓度的酒精或者84消毒液。同时开窗通风有助于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也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通风时开窗不开门,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
第三,积极接纳情绪。
由于疫情影响严重,各地大部分企事业没有复工在家办公,人们不同程度的出现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当出现这种情绪时,首先要合理的面对和认可这种情绪的出现,充分接受这种情绪出现的合理性,了解到它是针对于压力的一种正常反应。
第四,合理规划作息。
相对稳定的生活对于应对未知感非常重要,我们要保证规律的生活,可以尝试按时段规划生活作息,如工作时段、休息时段、娱乐时段等。
第五,学会居家心理调整。
适当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倾诉,保持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在家里进行一些积极的活动,如听一些音乐,看一些有趣的视频,适当地进行身体的放松。可以在放松的音乐中进行自我想象练习,或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最安静美好的地方,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宁静和放松。同时可以采用冥想放松呼吸法、蝴蝶抱进行放松训练;如果有些小郁闷,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陈述;如果有较重的焦虑情绪,总是沉浸在负面的疫情信息中无法转移注意力,可以尝试着陆技术来缓解、调节负面情绪和灾难化认知。
第六,必要时向专业人士求助。
当以上的措施和建议无法让您的内心平静,或者仍然有不良情绪对你造成困扰时,这时最好的选择是及时寻找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线上就诊,也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进行咨询。由专业的人员针对您的情况进行调节和干预,请相信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您一定可以走过这段困难的日子。
心理微课堂28
晚上总是做噩梦,早上很早就醒了
天天宅在家反而睡不安稳怎么办?
超长假期天天待在家里,终于可以随时休息睡觉了,但却睡不着了,而且总是做噩梦,梦见自己被传染新冠肺炎,每天总想早睡,结果都是凌晨了还翻来覆去睡不着,而且很早就醒了,该如何调整睡眠问题?
生活报·龙头新闻心理微课堂专家杨秀贤:
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应激性事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的挑战,给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带来不确定感,因此有些民众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常常以躯体的症状表现出来,如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头疼、心跳加速、呼吸增快等,解决这些负性情绪给我们带来的失眠问题,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正确认识失眠
失眠是人类面对应激性事件的正常反应,是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躯体表现形式,是处于应激环境下"情绪脑"敲响的警钟,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调动我们相应的身体反应,使我们处于"战斗"或者"逃跑"的应激状态。
二、合理处理负性情绪
首先,直面负性情绪,敢于接受它。其次,合理宣泄情绪,及时向家人、好友倾诉自己的感受,获得支持和鼓励;再次,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如放松训练、运动、听音乐、读书、看网络电影等。
三、作息生活规律,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首先,保证规律作息时间,日间需要保证一定的体力及脑力消耗。其次,做到白天不卧床,午休不要长,傍晚不打盹。再次,睡前1小时尽量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不做任何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等。此外,不困不上床,上床就睡觉。
四、采用适当的助眠方法
睡前可以听舒缓音乐,看看书或听听书,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做一下香薰。睡前也可以与父母、爱人、家人、孩子聊聊天,享受时刻有家人陪伴的温暖感觉。
孩子最近总流鼻血,鼻子脸都肿了
家长非常着急该怎么办?
市民孟女士5岁的孩子这两天总是流鼻血,而且鼻子和脸都肿了,孟女士非常着急,医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医院儿科主任赵雪妮:
由于特殊时期封闭式管理,孩子不能进行户外活动,加上春节期间大鱼大肉的高蛋白饮食,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积食,因此孩子出鼻血可能和消化积食有关,也可能与室内干燥有关。建议家长给孩子进行饮食调整,尽量避免食用鱼肉虾等高蛋白食品,由于孩子居家缺乏运动量,尽量控制孩子饮食,每餐只吃八分饱,以米粥、蔬菜等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如果孩子鼻黏膜干燥,可以用红霉素眼膏涂抹鼻腔,另外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如果鼻子出血量大也可以采用冷敷的办法,如果还医院儿科就医,医院儿科正常开诊,可以网上挂号提前预约。
医院口腔科都停诊了,
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疼怎么办?
牡丹江市民张先生最近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不仅睡眠不好,而且开始牙疼,口腔溃疡,已经一周多了不敢吃东西,医院,应该怎么办?
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孟宪文:
由于特殊时期长期居家,很多人的作息习惯被打乱,也容易忽视口腔卫生,加上焦虑紧张情绪,导致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频发,根据张先生的问诊图片,初步诊断为牙龈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氯已定含漱液漱口,口服止疼药和消炎药(头孢类口服片剂/胶囊和替硝唑口服药物),可去药店购买按剂量服用。如果三天后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者加重,医院挂口腔科急诊就诊。但在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口腔疾病患者尽量采用线上问诊的方式就医,除非突发外伤等急重症患者,为减少交叉医院面诊。
对于多发常见轻度的口腔溃疡患者,除了含漱氯已定之外,还可以使用西瓜霜粉剂喷剂,或蜂胶贴膜贴在患处隔绝食物刺激减轻疼痛,如果不方便去药店购买,可使用葱白的外膜贴敷,也可以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另外提醒口腔疾病患者,居家也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仔细刷牙,尽量不要熬夜,保持规律作息。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心理焦虑,从2月5日起,生活报·龙头新闻联手我省知名高校的10位心理专家,将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如果广大市民对疫情的防控、心理情绪的排解存在困惑,都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如果您不愿意电话与专家直接沟通,还可以通过生活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