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疼痛?
一、每个人的疼痛都是他人无法感受到的
疼痛或许是我们最深恶痛绝的生活体验。从出生,疼痛注定伴随我们一生。其实,疼痛往往是多种伤害的最初体验,疼痛告诉我们此时此刻,我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正在或者已经出现的损伤,如小刀割破了手指、牙龈肿痛等。
疼痛不像出血、溃疡、骨折或其他诸多临床症状那样直观可见,疼痛是除自己之外的人无法感知的,因而有了这样一句俚语---谁痛谁知道。理解他人的疼痛,比理解任何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更加艰难。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看到头痛急性发作的患者或是痛经发作的女性痛苦地喊叫,他人往往无法分担痛苦,能做得最多只是停留在礼貌层面的安慰。
那么,医生是如何对疼痛进行量化的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告诉您,目前为主,对于每个人的疼痛的个体感受还没有一个准确客观的测量方法,当前国际上较为通行的方法是使用两种衡量的尺子,让患者自己对照感觉后告诉医生“我有多痛”。
1.数字分级法(NRS)
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二、疼痛是什么病?
和其他症状相比较,疼痛多半是让我们发现身体某些地方出现问题的最早征兆。
因而,疼痛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忍着!”多是对付疼痛的常见心态。而在医疗条件改善的地区,“不要再忍着”则是人们对待疼痛的正确态度。
三、疼痛时该去看哪个科?
来医院就诊的患者,经常从开始挂号就问“大夫,我xx疼挂什么科?”这是一个即使医生也很难回答的问题。如果患者足够幸运,几经周折之后,这位患者可能会被介绍到正确的专科去就诊。但实际情况是,将近三分之一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幸运,而是辗转多个科室还找不到真正的痛因。这并非是医生的错,因为很多自身感受到的疼痛部位,往往和疾病发生的原因相差甚远。
可是,我国并没有实行先由全科医师首诊、再转诊的医疗制度。往往是患者自身判断先挂哪科的号,再听从该专科医生的建议,依次试下去。但是,笔者深知其中的不易。身为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生,经过5~9年的医学训练,在面对形形色色的疼痛时,也多半感到自己仍是个“面对大海,仅仅在海边捡贝壳的小孩儿”,更何况是并未经过医学训练的普通人!
既然这样,何不单独成立一个专门治疗“疼痛”的科室呢?让这些医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