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火”的人为什么反倒要进补?那是因为他们上的可能是“虚火”。
自然界中,天气干燥时容易起火,人的身体也一样,经常“上火”也许是喝水少和阴虚导致的。
这些容易“上火”的人,会频繁出现口腔溃疡、口干、嗓子疼、牙龈肿痛、眼睛红肿、流鼻血、头疼和失眠等问题,却找不到“上火”的明显诱因。
上“虚火”的原因,可从《黄帝内经》探究一番,书中有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是阳的基础,二者相互制约,阴不足时阳多,多出来的阳就是“火”。
可以用出自古代名医陈士铎之手的“收火汤”,来治疗“虚火”问题。
“收火汤”中有熟地黄、山萸肉、茯苓和肉桂四味药,熟地黄和山萸肉可补阴,肉桂则“引火归元”。
按摩足底的“涌泉穴”也可以“祛虚火”。
“涌泉穴”位于蜷足时足前部的凹陷处,是肾经的“井穴”,不论是针灸还是按摩此穴,都可以起到补阴的功效。
可用手心按摩脚心,因为手心处的“劳宫穴”是心包经的“井穴”,是热性穴位,用热性的“劳宫穴”接触凉性的“涌泉穴”,同样可实现“引火归元”。
按摩“涌泉穴”后,用吴茱萸籽贴敷该穴位,效果更佳。
用“足贴”贴敷“涌泉穴”同样有效,金元时期的医学家张子和,曾用此法治疗过一个眼睛红肿多日、服用很多清火明目药物仍不见好转的人,其是因为“阴虚”引起的“上火”问题。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胃肠疾病,一对一免费咨询,点击下方图片
▼胃肠健康调理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