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变化异常,骤热骤冷,又是病毒的多发季节。许多体质稍弱的宝贝就频频中招。面对疾病“旺季”,爸爸妈妈怎样才能让宝贝少生病呢?如果你也有孩子,那么一定要多注意预防以下四种疾病。
1、秋季腹泻
孩子腹泻在秋天是很常见,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常发生于9至12月份的秋冬季节,常常突然起病,伴发热、咳嗽,但不久便上吐下泻,轻者可以药物治疗痊愈,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因为呕吐过度导致脱水,一旦医院。
所以,妈妈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把住“入口关”。
预防方法:
①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定期给玩具和食具消毒,做好预防病毒的准备。
②注意腹部保暖,不吃生冷食品,中医认为“寒凉伤脾”,即使体质好的幼儿都应限制生冷食品。
③保证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C、锌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苹果等,能帮助抗炎和修复肠道,对腹泻有治疗效果。
④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减少感染发生,或感染后避免病情加重。
2、秋燥上火
秋季由于气候原因易产生秋燥上火的症状,主要表现有: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鼻干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睡眠质量不佳等。
对于预防秋燥上火的关键,妈妈们还是要从合理饮食出发,选择性味甘润的食品。
预防方法:
①多给幼儿吃牛奶、豆制品、鸡蛋、鸭肉、鱼肉、等优质蛋白类食物,具有滋阴润燥作用,适合秋季食用。
②多补充玉米、全麦面包、小米、黑米等五谷杂粮,以防秋季便秘。
③白开水是王道,也可以试着喝菊花茶、蜂蜜水、金银花露等清热润燥的饮品。
④吃富含水分的应季水果,如梨、柚子、橙子等。各种菜汤也是补充水分的重要手段,清汤可以稀释菜肴的盐分,并保持幼儿体内水分平衡。
3、感冒
秋季天气复杂多变,早晚温差大,而小孩子的活动量大,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一旦宝宝体温变化过快,非常容易引发发烧、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
需要提醒的是,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小看感冒,如果没有及时止住的话,孩子就容易发展成哮喘、肺炎、心肌炎等,到时候才想着治疗就麻烦了。
预防方法:
①由于温差大,常备防风服、背心、隔汗巾为随时增减衣物做准备,一旦出汗立马要用毛巾隔着,千万不能贪凉脱衣服吹风。
②着重护脚、腿、肚,只要这几个地方不着凉就大大降低了感冒风险。
③夜间注意踢被子预防着凉,宝宝踢被子不是因为淘气,大多是因为盖过多,睡热了造成的。到了下半夜气温下降,妈妈也睡着了,一旦有宝宝把被子踢开,此时最容易受凉感冒。
④给孩子喝点姜汤水,可以把寒邪从体表驱散出去。
⑤适当的户外活动,让宝宝在户外活动是提升宝宝适应环境能力的好时机,接受阳光照射也会使宝宝的抵抗力增强。
4、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在每季节交替时易发病,以秋冬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同时,居住的拥挤,交叉感染、空气不流通,雾霾等环境因素均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加之小儿呼吸系统又比较娇嫩全身免疫功能不足,若吸入烟尘、花粉、羊毛等物质会加重对宝宝呼吸道的刺激。故,尽量避免儿童直接接触感染源。
预防方法:
①保持居室干净、干燥、通风,使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开窗时要把孩子抱到避风处。
②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果有流行趋势尽量配戴口罩避免直接接触传染。
③建立良好的饮食调护,加强营养,膳食搭配不偏食。
④多到户外去运动,只有身体强健了,才能有抵抗力。这才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