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白白一颗智齿,到底该不该拔掉

人,为什么在20岁左右,会在明明已经很拥挤的牙床上长出一颗、甚至是四颗硕大的新牙来呢?这些“后来居上”的牙齿,我们把它称为“智齿”,寓意为智慧到来的象征。智齿图片来源:网络关于智齿,很多人都在纠结该不该拔掉,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智齿在口腔内会感染,并形成口腔炎症,每天有无数颗智齿(或智齿残躯)被丢在牙科诊室。那智齿究竟该不该拔呢?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

怕其他牙磨没了,智齿出来心疼你一下

我们的牙齿是个很傲娇的存在,一方面,它是我们身体上最坚硬的部分;另一方面,一颗牙掉了就永远再见,长不出新的来了,而且长在嘴里的牙齿自我修复能力也不强。但是看看其他哺乳动物,比如说大象,就会发现牙齿磨损是正常现象,当靠前的一颗牙齿磨损殆尽,这块比砖头还大的牙齿将脱落,靠后的一颗槽牙会移到前面补上位置。大象的牙齿图片来源:网络和大象持续补位的槽牙一样,人类各颗牙齿的生长、磨损也有先后之分,保证了总有牙齿可用。比如,大约从6岁起,儿童乳牙脱落、恒牙萌出遵循一定的顺序,不会一下让牙全掉光。这个过程保证了一幅乳牙与恒牙的组合,让小孩有足够的牙齿吃饭。在12岁左右,乳牙会全部脱落,而恒牙生长是一条更长的战线——从6岁的第一次换牙(一般是上门牙)到20岁左右的第三臼齿——也就是智齿萌出。所以,在智齿长出前,门牙等牙已经磨损了十几年到几年不等。如果放在史前磨损严重的时代,你的其他牙可能会嗷嗷待哺地迎接智齿的到来。有些研究者认为,人的牙齿其实本来应该一边磨损一边往前走,给智齿留出生长空间的。

旧牙前移,为新牙腾地方

牙冠之下的浅黄色牙根构成了牙齿的大部分长度,这就是牙根。它们穿过牙龈,插入牙槽骨内,由牙周韧带加固。牙槽骨是下颌骨和上颌骨中与牙齿相连的部分。即使深插入骨,牙齿也可以前后左右地倾斜和漂移,无需要牙套的牵引。而其中一种移动就是朝门牙牙缝方向移动(近中移动),这将缩短齿列长度,可能的结果就是为最后出现的智齿提供空间。

智齿难长,也有其他原因

首先就是个体差异了,本来人的牙齿就不是千篇一律,不同人的头骨和牙齿都会有差异,小嘴大牙齿的人更可能被智齿困扰,而大嘴小牙甚至携带缺牙变异的人,最后一颗槽牙长出就会更顺利。第二,和人类祖先相比,所有的现代人类都在蛋白质MYH16的基因上有一个缺陷,这个蛋白质是负责掌管下颌肌肉的,导致我们的下巴比我们的灵长类亲戚们弱得多。弱小的下巴给大脑留出了更多空间,有助于脑容量的增加——当然,智齿的麻烦就是代价。最左侧即为智齿图片来源:网络再一个原因,作为第三臼齿的智齿自己其实也难逃其咎。和别的牙相比,不管是冠还是根,形状都很放飞。智齿生长之初的牙胚有时也位置不太好,这样牙冠的位置先天不良,后面牙根再扭曲也无力回天。牙冠一部分露出牙龈,还有部分被牙龈覆盖,这样的智齿很危险!

那智齿究竟该不该拔掉?

这样的智齿,牙体与牙龈间形成了一个狭窄较深的盲袋,容易藏着食物碎屑和细菌,刷牙时又很难刷到,冠部牙龈容易因咀嚼食物而损伤,从而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毒力增强时,很可能引起牙冠周围组织炎症。而且智齿还会荼毒隔壁邻居,造成邻牙病变。智齿倾斜阻生,斜靠在旁边的牙齿上,旁边好好的邻牙给直接顶坏,两颗牙齿一起报销。图片来源:网络不开玩笑,智齿努努力,一嘴的牙都能给它挤歪掉!再说,智齿旁边的第二恒磨牙本来平时就容易因为刷牙不彻底而龋坏。智齿再长得歪七竖八,两颗牙中间的小沟沟、小缝缝,简直成了食物残渣和细菌的“天堂”,龋齿就轰轰烈烈地来了。所以,比起把牙磨到正确咬合位,如果智齿挤得发疼,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它从嘴巴里消失掉。

参考资料:

[1].Begg,P.R.,.Stoneageman’sdentition.AmericanJournalofOrthodontics.40,pp.-,-,-,-.

[2].DeKock,W.H.,.Dentalarchdepthandwidthstudiedlongitudinallyfrom12yearsofagetoadulthood.AmericanJournalofOrthodontics,62(1),pp.56-66.

[3].Kaifu,Y.,Kasai,K.,Townsend,G.,C.,andRichards,L.,C.,.Toothwearandthe“design”ofthehumandentition:Aperspectivefromevolutionarymedicine.YearbookofPhysicalAnthropology,46,pp.47-61.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造成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fw.com/yykyys/92366.html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