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火了,怎么办儿童中成药之清热篇

阅读指引

1.上火是就是体内出现热的迹象

2.上火的常见部位在哪里(心、肝、肺、胃、大肠等都可以发生火灾呢)

3.上火首选食疗(方法就在文中哦),必要时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选药

感冒了,是上火;咳嗽了,是上火;便秘了还是上火。“上火”到底是个什么鬼?“上火”一词如此盛行,可以上溯至宋朝医学家刘完素先生创立的“寒凉派”,他认为疾病多因“火、热”,用药多寒凉。(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创制凉膈散、防风通圣散等方剂)

“上火”其实是中医对一类疾病的认识。《尚书·洪范》“火曰炎上”,就是说火的特性是向上的,热的。那么人生病了,出现向上的,向外的,热的症状也可以归属于“火”,总结一下,“上火”就是体内出现热的迹象。热不单指发热,概况起来,只要性质属阳,向外,发散的,明亮的都可以归类为热象。如“发热、咽痛、目赤、流黄涕、黄黏痰、口腔溃疡、口疮、口臭、牙痛、斑疹、便秘、疮疡、小便黄、舌质红”等都属于热。“热者寒之”,治疗这类疾病的方法自然就是清热了。

清热类中成药,实在太多,有千种以上,只用于儿童的,也不下百种。清热类中成药按功效来分,分清热泻火类、清热解毒类、清热凉血类、清热燥湿类四大类。本文的遵旨是方便家长如何选药,所以就简单分三大类:1.清脏腑热(清心火、清肺热、清肝火、清胃热、清大肠热)2.清热解毒3.清热利咽。

1.在确定孩子“体内有热”后,首先要搞清楚“热”具体在哪个部位,是心火、肝火还是胃热等。再针对性选药。

脏腑热

具体症状

中成药

心火

口腔溃疡(舌尖)、小便短赤、夜啼

导赤散

小儿夜啼颗粒

肺热

咳嗽、便秘、咽痛

泻白散

泻白糖浆

肝火

目赤、眼角分泌物多、易怒、头痛、胁痛

清热明目茶

泻青丸

胃火

口腔溃疡(牙龈、唇周)、牙痛、口渴

口臭、便秘、面赤

泻黄散

芩连片

大肠湿热

便秘、痔疮、便血

金菊五花茶

槐角丸

2.以咽喉症状为突出主要症状的,可以直接选清热利咽药

药名

主要成分

功效

主要症状

小儿咽扁颗粒

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清热利咽

解毒止痛

发热,咽喉肿痛

咳嗽痰盛

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咽喉肿痛

口咽干燥

蓝芩口服液

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

清热解毒

利咽消肿

咽痛、咽干

咽部灼热

利咽茶

金银花、板蓝根、胖大海、玄参、麦冬、甘草、黑茶和菊花

清咽利喉

宣肺化痰

慢性咽炎

清喉咽合剂

地黄、麦冬、玄参、连翘、黄芩

养阴清肺

利咽解毒

咽部肿痛、咽干少津、喉核肿大

3.如果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部位的热,那么可以选择以下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毒:说文解字“厚也”,在这里是指热象重的意思,并不是指中毒)

药名

主要成分

功效

主要症状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

清热解毒

抗炎消肿

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

金莲花颗粒

金莲花

清热解毒

上呼吸道感染

咽炎,扁桃体炎

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

清热解毒。

发热,咳嗽,咽痛

小儿清热解毒

口服液

生石膏、知母、地丁、金银花、麦门冬、黄芩、玄参、连翘、龙胆草、生地黄、栀子、板蓝根

疏风解表

清热散瘟

解毒利咽

生津止渴

身热汗出,头痛身痛,心烦口渴,微恶寒或反恶热

清开灵颗粒

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清热解毒

镇静安神

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

4.说到上火,自然想到夏天都爱喝的凉茶。笔者比较了几种凉茶及类似饮料,觉得最适合孩子的是金银花露、香港衍生清热灵。针对“上火”病症比较推崇的做法:食疗、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内容太多,以后再单讲)。

名称成分

金银花露   金银花

清热灵(香港衍生)山药、茯苓、麦芽、金银花、桔红、百合、鲜白茅根、

山楂、益智仁、玉竹 

邓老凉茶   金银花、菊花、蒲公英、白茅根、桑叶、甘草。

王老吉凉茶凉粉草、鸡蛋花、布渣叶、菊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

同仁堂凉茶   凉粉草、金银花、菊花、罗汉果、桑叶、布渣叶、

鸡蛋花、淡竹叶、夏枯草、甘草

聪明的你,有没有发现王老吉凉茶配方与同仁堂凉茶的细微差别呢?

5.简单食疗方法。

清心火:淡竹叶

清肺火:芦根

清肝火:白菊花

清胃火:西瓜翠衣(西瓜皮)

清大肠热:槐花

(药食同源,上述药物均是食物,取少量开水泡茶喝即可。热去即止,好喝也不可过饮哦)

6.为了方便家长们进一步比较清热类中成药,特选常用的详细介绍如下。

清脏腑热

心火

1.导赤散   生地黄(6克)木通(6克)生甘草梢(6克)竹叶(6克)。

功效: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症见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口渴、意欲饮冷等。

2.小儿夜啼颗粒小槐花g布渣叶70g山楂叶30g连翘70g金银花30g菊花30g淡竹叶30g灯心草30g蝉蜕8g钩藤g甘草8g。

功效:清热除烦,健胃消食。主治:脾胃不和,食积化热所致小儿夜啼证。症见乳食少思,见食不贪或拒食、腹胀,时哭闹,烦躁不安,夜睡惊跳,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3.清心明目上清丸    

黄连15g,黄芩15g,栀子(姜炙)15g,熟地黄15g,连翘15g,石膏15g,菊花15g,天花粉15g,薄荷15g,荆芥15g,蒺藜(去刺盐炙)15g,桔梗15g,赤芍15g,当归15g,麦冬15g,玄参15g,车前子(盐炙)15g,蝉蜕15g,陈皮15g,枳壳(麸炒)15g,甘草15g

功效:清热散风,明目止痛。主治病症:上焦火盛引起的暴发火眼,红肿痛痒,热泪昏花,云翳遮睛,头痛目眩,烦燥口渴,大便燥结。

4.牛黄清心丸 羚羊角(镑.另研.一两)麝香(另研.一两)龙脑(另研.一两)人参(去芦.二两半)蒲黄(二两半)白茯苓(去皮.二钱半)芎藭(一两六钱半)柴胡(一两六钱半)杏仁(另研.一两六钱半)桔梗(一两六钱半)防风(去芦.一两半)白术(一两半)白芍药(一两半)麦门冬(一两半)黄芩(一两半)神曲(一两半)当归(一两半)阿胶(炒.一两七钱半)大豆黄卷(一两七钱半)肉桂(一两七钱半)乾姜(七钱半)牛黄(另研.一两二钱)犀角(另研.二两)雄黄(另研八钱)金箔(一千二百箔)甘草(五钱)乾山药(十两)白蔹(七钱半)大枣(另研.一百个)

功效: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主治病症:气血不足,痰热上扰引起: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肝火

1.清热明目茶   决明子、菊花、甜叶菊。功效:清热祛风,平肝明目。主治病症:头眩、头痛、目赤目糊。

2.泻青丸   龙胆、大黄(酒炒)、防风、羌活、栀子、川芎、当归、青黛。功效:清肝泻火。主治病症:耳鸣耳聋,口苦头晕,两胁疼痛,小便赤涩。

3.龙胆泻肝丸   龙胆、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炙甘草。功效:清肝胆,利湿热。主治:肝胆湿热。症见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4.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红花、麦冬、木香、诃子、川楝子、栀子、紫檀香、人工麝香、水牛角浓缩粉、人工牛黄、银朱、丁香、莲子。功效:清肝热,除“亚玛”病,解毒。主治病证:肝功能衰退,配毒症,“亚玛”病,腰肾损伤,尿频,尿血。尤其对血热引起的眼病有效。“配毒症”本方指药物、食物、酒精等引起的肝中毒症状。如:药物中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

肺火

1.泻白散   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粳米一撮。主治:肺热喘咳。症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2.泻白糖浆苦杏仁、前胡、川贝母、紫菀、瓜蒌子、桑白皮、石膏、葶苈子、款冬花等味。功效:宣肺解热,化痰止咳。主治病症:伤风咳嗽,痰多胸满,口渴舌干,鼻塞不通。

3.清肺抑火丸 黄芩g、栀子80g、知母60g、浙贝母90g、黄柏40g、苦参60g、桔梗80g、前胡40g、天花粉80g、大黄g。功效:清肺止咳,化痰通便。主治病症:肺热咳嗽,痰黄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胃火

1.泻黄散 藿香叶(5克)山栀仁(3克)石膏(5克)甘草(9克)防风(12克)主治:脾胃伏火。症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

2.牛黄清胃丸

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连翘、桔梗、黄柏、甘草、牵牛子(炒)、枳实(沙烫)、冰片 清胃泻火,润燥通便。主治:心胃火盛。症见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

3.清胃黄连丸

黄连80g,石膏80g,桔梗80g,甘草40g,知母80g,玄参80g,地黄80g,牡丹皮80g,天花粉80g,连翘80g,栀子g,黄柏g,黄芩g,赤芍80g。

功效: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症见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4.芩连片   黄芩g,连翘g,黄连g,黄柏g,赤芍g,甘草g。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脏腑蕴热。症见头痛目赤,口鼻生疮,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5.三黄片   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主治病症: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

大肠热   

1.金菊五花茶 金银花、木棉花、葛花、野菊花、槐花、甘草。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清肝明目。主治病症: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痔血以及肝热目赤,风热咽痛,口舌溃烂。

2.槐角丸槐角(炒)g地榆(炭)g黄芩g枳壳(炒)g等。功效: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主治病症: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清热解毒类

1.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蒲公英、地丁、板蓝根、黄芩。功效: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主治病症: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2.清开灵颗粒 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功效:清热解毒,镇静安神。主治病证:外感风热所致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3.金莲花颗粒 金莲花。功效:清热解毒。主治病症: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

4.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治:肺胃热盛。症见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

5.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功效:清热解毒。主治病症: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6.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生石膏、知母、地丁、金银花、麦门冬、黄芩、玄参、连翘、龙胆草、生地黄、栀子、板蓝根。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散瘟,解毒利咽,生津止渴。主治外感时邪,内有蕴热所致的身热汗出,头痛身痛,心烦口渴,微恶寒或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或洪大等。

清热利咽类

1.小儿咽扁颗粒   金银花、射干、金果榄、桔梗、玄参、麦冬、人工牛黄、冰片。

功效:清热利咽,解毒止痛。主治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咽炎。

2.利咽茶 金银花、板蓝根、胖大海、玄参、麦冬、甘草、黑茶和菊花。功效:清咽利喉,宣肺化痰。

3.蓝芩口服液   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主治急性咽炎、肺胃实热证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

4.清喉咽合剂 地黄、麦冬、玄参、连翘、黄芩。功效:养阴清肺,利咽解毒。主治阴虚燥热、火毒内蕴所致的咽部肿痛、咽干少津、喉核肿大;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见上述证候者。

5.喉咽清口服液 土牛膝、马兰草、车前草、天名精。主治病症:肺胃实热引起的咽喉红肿,咽痛,发热,口渴,便秘;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想进一步了解儿童中成药之感冒篇、咳嗽篇的话,请







































白殿疯对称么
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fw.com/yykyys/71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