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虽然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疫苗、麻醉等与过敏性紫癜发病有关,但均无确切证据。上呼吸道感染常常是过敏性紫癜发生的触发因素,最常见的感染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临床表现
1、皮肤紫癜:反复出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臀部,面部及躯干较少;对称分布,伸侧多见;大小不一,分批出现,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重症患儿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及溃疡。部分病例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2、关节症状:皮疹并不是所有患儿的主诉,有的患儿以关节痛或腹痛起病,极易误诊。关节受累主要累及双下肢,尤其是踝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受限,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3、胃肠道症状:约见2/3病例。包括轻度腹痛和(或)呕吐,但有时为剧烈腹痛,常位于脐周及下腹部。可出现黑便或血便,偶见大量出血、肠梗阻及肠穿孔。4、肾脏损害:临床上肾脏受累发生率30%~60%。症状轻重不一,常见有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肉眼血尿也可见,伴高血压及水肿,称为紫癜性肾炎;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5、其他系统表现:偶可发生颅内出血;出血倾向为鼻出血、牙龈出血、咯血等;偶尔累及循环系统发生心肌炎和心包炎,累及呼吸系统发生喉头水肿、肺出血等。治疗
一般治疗避免过敏原:寻找致病因素,避免接触过敏原。休息:发病期应卧床休息,避免过早或过多的行走性活动。饮食:禁止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体位和皮肤护理:抬高紫癜和水肿部位。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摩擦、碰伤、抓伤;如有溃破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过敏及抗组胺药物、抗凝剂、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预后
本病有反复发作倾向,但预后一般良好,多数病例可完全恢复。近期预后与消化道症状有关,远期预后与肾脏是否受累及程度有关。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多数发生在病程1月内,少数可出现在病程更晚期,因此建议对尿常规正常患儿至少随访6个月,随访半年后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者少见长期肾损害发生,6个月后尿常规仍异常者需继续随访3——5年。
随访和家庭护理
1、重视家庭护理。2、严格管理生活,遵循医嘱服药;治愈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刚治愈后的恢复期,最好不要上学,有胃肠道出血或肾炎症状的,症状消失后三个月可复学。3、居住环境应空气清新,宜采用湿式清扫,室内禁止养花、养宠物、使用地毯、毛绒玩具。避免接触有害的气体和刺激物,如各种烟雾、煤气、香水。4、饮食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皮肤紫癜症状消退2个月内禁止接触和食用海鲜、牛奶、鸡蛋等可能致敏的动物蛋白;稳定期饮食逐渐增加蔬菜及水果的种类,注意“少量、递增、不适即停”的原则;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破裂;蛋白尿阳性的患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5、保持皮肤清洁,勤换柔软干净的衣物,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洗剂擦洗皮肤,及时修剪指甲,加强感染的预防。6、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在花粉多的季节,少外出,戴口罩。(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医院
医院院训:尚德精术和谐创新
门诊时间:
平诊:8:00——12::00——17:30
假日门诊:8:00——12::00——16:00
急诊:24小时(全天候服务)
就医指南:门诊大厅——咨询台——分诊挂号——就诊——检查——取药(或治疗)——住院或离院
发热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