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群而言,需要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从而能有效规避风险。
对于HIV感染的高危人群,除了加强针对性宣传外,还应让他们知道必要的防护措施。
对于已经确认感染的人群,应积极检测,早期治疗,有效阻断疾病发展。
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晚期艾滋病患者,应先控制好相关并发症,再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
首先,我们还是再来明确一下艾滋病的传染途径:
其实HIV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伤口渗出液和乳汁中,唾液、泪液、尿液中的含量甚微。因此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1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2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或婴儿出生后经由母乳获得HIV
3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
跟着体液走
想象一下,地铁里别人打个喷嚏,旁边的咱就得了艾滋病,这多坑爹啊。好在艾滋病毒只能通过体液传播,只要没有让含艾滋病毒的体液进入自己体内,是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
众所周知,艾滋病能通过血液和精液传播,不过,能传播艾滋病的体液可不仅限于这两种。艾滋病还能通过阴道分泌物、母乳及任何可能含有血液的体液传播。口水,理论上是不会含有艾滋病毒的,但如果口水的主人有龋齿、牙龈出血或口腔溃疡的话,口水就变成了“可能含有血液的体液”,于是就可能具有传染性了。
除了这些平时常见的体液以外,医生之类的特殊行业人士还得当心脑脊液、关节液和羊水。
像聊天握手拥抱之类的动作,根本不会发生与上面提到的那些体液的接触,就算真接触了,还得碰巧你那儿有个伤口才有可能被感染。所以,与艾滋病人进行日常的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容易受伤的病毒艾滋病毒是一种挺孱弱的病毒,在实验室条件下,尽管艾滋病毒能活好几天甚至几周,但离开身体暴露在空气中短短几个钟头之后,这些病毒中的90-99%就丧失了感染能力(但还活着)。这个结果是在艾滋病毒浓度极高的条件下测定的(高浓度的病毒更容易保存),日常条件比实验室条件恶劣得多,艾滋病毒在体外活得怎么样可想而知。
艾滋病毒倒是能在体外的痰、血液或分泌物中苟活几天,不过常规的各种消毒手段(消毒药水、加热、暴晒之类)就能轻易搞定它们。比起顺风一飘就能传百十公里,在干粪中都能硬抗2周不死的口蹄疫病毒,艾滋病毒那点儿可怜的生存力几乎可以忽略了。
正因为艾滋病毒在体外是如此的脆弱,所以通过环境传染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可以说到了完全不用担心的程度。
蚊子不能传艾滋有人担心蚊子咬了艾滋病人以后,艾滋病毒能借着蚊子的叮咬传给其他人。其实这多虑了,没有证据能证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传播。蚊子的确能通过叮咬传播一些疾病(疟疾等),不过那些病是通过蚊子的唾液传播的,艾滋病毒则没这功能,它们只能通过血液传播。实验室研究表明,包括蚊子在内的吸血昆虫在吸血时从不会把之前吸过的血吐出来。
此外,也不用担心残留在蚊子口器中的血,因为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艾滋病毒进入人体才能感染。但一来艾滋病患者血液中病毒的水平并不会长时间保持很高水平,二来蚊子的口器沾不了多少血,三来艾滋病毒又不能在蚊子体内繁殖,所以那点儿病毒的数量远远达不到能感染的水平。
而昆虫学家表示,蚊子在一个人身上吃饱后,得把吸到的血液消化掉才会去寻找下一个目标,经过这段时间,艾滋病毒早就丧失其感染能力了。
今日推荐
◆搞事情啦!我们这周六开好了50桌火锅,就等你来吃了!
◆福州永泰版的“云水谣”,一年四季都在“春光”里…
◆“大圣座驾”路上遭怼?网友神回复:没把金箍棒亮出来,算他命大
◆福州地铁1号线沿线美食曝光,21个站点从头吃到尾!
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