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终于,春天来到了人世间的每个角落。看着新生的绿草随风飘摇,看着树梢被晕染得绚烂多彩,看着河流散放着点点光华,在这一刻,我才确信春天正从脚下升起。
于此同时,生起的还有一股不合时宜的火气。这股火气多来自春天升发太过的阳气,而这,在初春时节很容易让人有上火的症状,比如口腔溃疡、口干唇燥、咽喉肿痛等等。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觉得大家不妨把目光稍稍放在牛黄上清丸上。
牛黄上清丸(胶囊),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可以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组成: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
牛黄上清丸(胶囊)多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其清热热力较强,既可用于清泻实火而通便,也可以应对风热感冒。临床上还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口炎、复发性口疮、急性牙龈(周)炎、急性智齿冠周炎、急性结膜炎等属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问题。
牛黄上清丸(胶囊)主要是针对上火症状的,那么大家知道上火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吗?
在生活中,上火这个问题,涉及面十分广。口腔溃疡可以叫上火,嗓子疼可以叫上火,牙龈肿痛也可以叫上火,甚至连便秘、爆痘痘都可以叫做上火。
但大家要记住,上火的原因,不外乎内生之火和外来之火。
内生之火很简单,比如有人喜欢吃辣椒,辣椒性大热,吃多了肯定会导致火热积累在胃,最后爆发出来,形成上火,出现牙痛、流血等症状;类似的还有酒,酒性湿热,能助火;烟也属燥火,容易导致嗓子红肿。
内生之火,还经常与情绪相关,中医讲,五志皆可化火。所谓“五志”,就是怒、喜、思、悲、恐。这五种情绪中,发怒最容易形成火,人生完气,很大可能牙疼、嗓子疼、便秘,这就是情绪所化之火;内生之火,还与熬夜相关。熬夜伤阴,阴伤后,阳气就会失去制约,从而形成上火。比如熬夜之后第二天脸上爆痘,这就是熬夜伤阴上火了。
至于外来之火,多属于自然界的一些细菌、病毒之类。比如春天万物复苏,细菌病毒也滋生起来,就可能会导致流感、急性结膜炎、诺如病毒,或者最近提到的x病毒,中医把这些邪气称之为“风热之邪”。
总结一下,外火多由感受温热之邪或风寒暑湿燥五气化火,临床上有比较明显的外感病演变过程;内火则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五志化火而致,通过各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外火和内火可相互影响,内生之火可招致外火,而外火亦可引起内火。
除了要注意内外之火,还要注意上的实火还是虚火。
人身之阳气,在正常情况下有养神柔筋、温煦脏腑组织的作用,为生理之火,中医称之为“少火”。但在病理情况下,若阳气过亢,就像现在,春天阳气生发太过,容易致阴液耗伤,此种病理性的阳气过亢则称为“壮火”,中医学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这是实火。
虚火为阴虚火旺,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火内生。一般来说,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而阴虚火旺,其病理变化除阴虚内热的症状外,又有虚火上炎之象且火热征象则往往较集中于机体的某一部位。如阴虚而引起的牙痛、咽痛、口干唇燥、骨蒸潮热、颧红等,均为虚火上炎所致。
而今天,咱们介绍的牛黄上清丸(胶囊),主要针对的是上焦实火。
牛黄上清丸为清热祛火类常见的中成药,由人工牛黄、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连翘、赤芍、当归、地黄、桔梗、甘草、石膏、冰片等中药组成。
其中,牛黄为牛的干燥胆结石,其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主要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症,为方中君药。
跟随牛黄一起的,是冰片。冰片有两个能力,一个是清热,一个是止痛。冰片清热,热毒没了,火气就退了,从根上解决上火问题。冰片还可以止痛,像是牙痛、嗓子痛等,可以缓解症状。
然后,牛黄上清丸中还含有一个古方,黄连解毒汤。这个方子可以当做消炎药,对于火毒、热毒引起的急症是非常好的,能很好地缓解因为热毒引起的各种炎症问题。
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方中黄连9克、栀子9克,黄芩6克、黄柏6克。四味药,清热泻火解毒的能力都比较强,常用于应对发热、身体各个系统感染的急性炎症,属于热毒火毒的,都适合使用这个药方。《成方便读》载:“治一切火邪,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等证。”
黄连味苦,擅长清中焦实火,善清心、胃之火。黄连可以解毒,因为可以燥湿,能够厚肠胃,而黄芩的加入,更加增强了黄连的厚肠胃的能力。
黄芩可以降相火,相火上炎必定会导致胃气上逆,黄芩加上黄连之后,胃气上逆的可能性就降低了。黄芩苦寒,如果说黄连降的是心火,黄芩更偏重于降肺火。黄芩还有一个比较奇妙之处,熄胆火,胆火就是口苦咽干,严重的目眩。
黄柏苦寒,适合下焦实火,善泻肾火炽盛。除此之外,黄柏还能补水,人体之所以发热发烧,其实是因为火气太旺,如果用石膏等寒凉的药物没什么反应,那是因为“寒之不寒,是无水也”,黄柏的加入就增强了这个方子滋补肾水的能力。
栀子性寒,善清三焦之火,使热邪从小便排出。栀子上能清心肺热,中能清肝胆脾胃热,下能清膀胱水府热,又能引众热下归水道,使浊火下排,不上炎上扰,自然神明清静,身心和调。
剩下的药物也各司其职,方中薄荷、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荆芥穗、白芷散风解表、消肿止痛,川芎祛风止痛,有“火郁发之”之意;大黄苦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解毒;连翘消肿散结;赤芍、当归、地黄清热凉血、活血消肿;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桔梗轻清上浮,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散风止痛之功。
那么,牛黄上清丸到底该怎么用呢?
牛黄上清丸多用来清上焦之实火,也就是多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
大家这里尤其要注意咽喉肿痛、咳嗽这部分,由于我们前面介绍了养阴清肺颗粒和百合固金丸这两个应对阴虚的中成药,所以一定要区分开虚火和实火的区别。
对于咽喉肿痛、咳嗽来说,实火的咽喉疼痛剧烈,甚至水液难下,伴胸中烦闷不安,口渴,大便干,小溲黄,发热,咳嗽,吐黏稠黄痰,脉数有力,舌苔黄。此时用牛黄上清丸是可以的;虚火:咽喉干燥,或喉痒不适,有异物感,不十分痛,伴小便黄,手足心发热,寐少心烦,脉细数,无苔,舌质红。此时用养阴清肺和百合固金是可以的。
另外,大家使用的时候还要注意上焦这个问题。关于三焦,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一个好像知道,但好像又不知道的情况,今天这里给大家简单说说,有助于大家理解牛黄上清丸的使用方法。
三焦是管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是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其作用包括:三焦是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是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包括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等全部过程;三焦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从位置上划分,上焦:膈肌以上包括心、肺、头、面;中焦:膈到肚脐之间。包括脾胃、小肠、肝胆;下焦: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女子胞、精室等)。
现在大家知道了吧,用牛黄上清丸之前先确定病位是否在上焦,也就是头面、咽喉、心肺等位置,然后再确定是不是实火,如果这两项都能叫的准,那用牛黄上清丸是肯定没问题的。
还要注意一点,牛黄上清丸中含大量苦寒药,易损伤脾胃,不可久服,要中病即止,尤其是老年人、脾胃虚弱者应慎服,孕妇要忌服。另外,黄连上清丸大家也比较熟悉,虽然它和牛黄上清丸都能散风止痛,都偏于上焦风热,但牛黄上清丸的力道还是大一些的,大家可以有所取舍。
有句话说得好:“最肥沃的土壤上最容易生长莠草。”不过,我更相信的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确,春季是唤醒了不少潜在的威胁,但大家向往健康的信念又何尝不是如朝阳一般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