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的常見原因

網絡圖片

  牙齦出血、刷牙出血千萬別忽視,這可能是你的身體在報警!牙齦出血,極少數情況可能是血液性疾病所致,絕大多數情況是因為牙齦發炎了。牙齦炎一開始只是輕微的牙齦出血,如果不進行治療,會進一步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的會導致「老掉牙」的牙周炎。

  牙周病特別是牙周炎還與一系列的全身疾病相關: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早產及低體重兒、骨質疏鬆、肥胖等。這可能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患有牙周炎時,會影響全身健康。全身因素也會影響牙周組織的健康。牙床出血常見的五個原因如下。

1、牙齦炎

  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牙石在牙齦部積聚,容易引起牙齦發炎。如果不認真刷牙、定期清潔,沒有及時醫治牙齦炎,就會引起牙周病,表現為牙齦組織退化、牙齒鬆動。

2、吸煙

  吸煙會讓刺激性有毒物質附著到牙齒表面,難以去除,進而引起牙齦退化,容易出血。解決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戒煙。

3、飲食不科學

  酸味糖果、甜點是牙齒的大敵,其中所含的酸性物質會溶解牙釉質,進而導致蛀牙。保持均衡飲食有利於身體健康,整體健康水準提高了,牙齒才會健康。

4、某些藥物

  某些抗癲癇藥可能會引起牙齦腫脹;一些降壓藥會引起牙齦發炎;某些抗凝藥會導致牙齦出血。有些藥物不會直接引起牙齦炎,卻會引起口乾,間接導致牙齦問題。

5、全身性疾病

  多種全身性疾病可導致牙齦出血,比如高血壓、血液系統疾病、肝硬化、肝功能嚴重損傷、脾功能亢進、壞血病以及女性妊娠期等。其中,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病,牙齦出血可以是最早出現的症狀。患者可能只是隨便一動就出血,而且止血比較困難。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牙周病和糖尿病是一對「難兄難弟」。很多糖尿病人常伴有牙齦紅腫出血、牙齒鬆動,其實這都是牙周炎的典型表現。糖尿病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以及癒合能力等,患者容易發生牙周炎,而且其發展速度也會比非糖尿病患者快,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尤甚。牙周炎的持續存在也會影響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導致血糖更難控制。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應該重視口腔衛生,定期進行洗牙和必要的齦下刮治,控制牙周炎症。

  另外,牙周炎對孕婦也有影響,簡述如下。

  1、難受孕:患有牙周炎的女性受孕成功的概率更低。

  2、易早產:患有嚴重牙周炎的孕婦發生早產低體重兒的概率是牙周健康孕婦的7倍~8倍,牙周炎越嚴重概率越大。而且懷孕後,再進行牙周治療,也可能早產。

  3、生個孩子壞顆牙:由於懷孕期間激素水準的改變,孕婦更容易出現牙齦出血腫脹,甚至牙齦瘤,影響口腔清潔和進食。一些產婦受傳統陋習影響,月子期間不刷牙,等到來看牙醫的時候,往往可能出現了明顯的牙齦萎縮、牙齒鬆動,甚至脫落。

長按以下二維碼,自動識別關注『星島美東版』(ID:SingTaoNY)公眾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fw.com/yykyys/907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