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致病菌的存在是牙周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始动因子),但是单有微生物尚不足以引起病损,宿主的易感性也是基本要素。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一些口腔卫生不良的人群也可以不发生牙周病,或长期停留在牙龈炎阶段,而不发展为牙周炎,相反,有些人菌斑量很少,却发展成迅速而广泛的牙周支持组织破坏。
1.遗传因素。单纯遗传因素不会一起牙周病,但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宿主对牙周病的易感性。如侵袭性牙周炎常见家族聚集性,慢性牙周炎中的同卵双生同胞对的各项临床指标比异卵双生同胞对更为相似,牙周炎与某些特异性遗传性疾病如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关系很大。2.性激素。激素水平增高导致牙周组织对细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所以妊娠期妇女牙菌斑量变化不大,但是牙龈炎症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增加。青少年时期发生的牙龈炎亦如此。
3.吸烟。吸烟是牙周炎发展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抛开吸烟导致的人类其他疾病,单就牙周炎,吸烟者发生牙槽骨破坏较不吸烟者高3-8倍。吸烟导致免疫能力下降、口腔局部血循环障碍和缺氧,牙龈下细菌成分改变等。吸烟严重影响牙周炎的治疗和预后。
4、吞噬细胞数目的减少和功能的异常。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是维护牙周组织健康至关重要的防御细胞,无论其量的减少还是功能缺陷都与牙周组织的重度破坏有关。
5、糖尿病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牙周病的发病率较高,有学者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破坏迅速,患者病史越长则附着丧失越、骨吸收发生频繁且严重。
6、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指绝经妇女由于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缺乏,相近的骨量迅速丢失,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变形及骨折等症状。绝经后妇女随掌骨骨密度的下降,牙周炎的患病率增加。
7、艾滋病艾滋病相关牙周病损的报道始见于年。包括线形牙龈红斑、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及坏死性口炎。在临床中应注意鉴别,以免造成医源性污染。
8、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牙周病的患病率也会有所增加。
9、精神压力精神压力是指集体受到外在或内在的不良因素刺激所致的心理或生理紧张,最终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精神压力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促进激素及免疫介质的释放,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增强机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引起或加重牙周组织炎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