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软骨瘤一.概述1.骨软骨瘤(osteochondioma)又名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一种常见的、软骨源性的良性肿瘤,是位于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顶面有软骨帽,中间有腔。多发生于青少年,随机体发育而增大,当骨线闭合后,其生长也停止。2.骨软骨瘤严格讲来并不属于肿瘤,而是生长方面的异常,或称错构瘤。瘤体有软骨帽和一个从骨侧面突出的骨组织。骨软内瘤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少,一般来说,等到成年后,软骨帽逐渐退化以至消失,偶持久存在并可继发为软骨肉瘤。3.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单发性多见。多发性较少见,常合并骨骼发育异常,最多发生于膝关节及踝关节附近,常为二侧对称性并有遗传性,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发生于关节附近骨端的叫做骺生骨软骨瘤,位于趾末节趾骨的叫做甲下骨疣。骨软骨瘤由纤维组织包膜、软骨帽和骨性基底构成。其基底可为细长呈蒂状,也可为宽广的基底。在生长年龄内,骨软骨瘤本身有其自己的骨骺板。所以到生长年龄结束时,骨软骨瘤的生长也停止。在骨软骨瘤与周围组织之间,可因磨擦而产生滑囊。约有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可恶变,但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为软骨肉瘤者为10~20%。4.是指在骨的表面附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20-50%,占所有骨肿瘤的10-15%。 5.单发骨软骨瘤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常见,约占50%。6.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见。二.其它名称1.骨软骨性外生骨疣、骨膜瘤、软骨肿瘤、错构瘤。2.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三.主要病因单发性骨软骨瘤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病与遗传有关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1)由于先天性胚浆缺陷;(2)由于骨骺板的错置移位;(3)从骨膜内层的残余幼稚细胞或化生而成的软骨细胞逐渐生长而形成骨赘;(4)由于骨膜生长不完全,不能约束骺软骨的增生,引起软骨的畸形成骨赘;(5)由于在骨骼在长过程中干骺失去共塑形的能力,使干骺增宽并连续增殖而形成骨赘。(6)近年有人认为,本症与酸性粘多糖的代谢紊乱有关。(7)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患儿尿内排泄的酸性粘多糖量增多,但成年病员的排泄量却正常。他认为儿童排泄量之所以增多是由于体内有大量软骨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软骨瘤成熟,软骨成分减少,酸性粘多糖的排泄必然也随之而减少。四.病理1.骨软骨瘤系由骨质组成的基底和瘤体、透明软骨组成的帽盖和纤维组成的包膜三种不同组织所构成的肿瘤。基底有时细长,有时粗短。瘤体有时呈球状、杵状或菜花状,所含骨质与正常松质骨无异。软骨帽盖为球状,厚薄不一,表面光滑,其结构与正常的关节面透明软骨无异。纤维组织包膜甚薄,和软骨帽密切相连,不易剥离。包膜深层为产生透明软骨的成软骨组织,骨软骨瘤即由此生长。由成软骨组织产生软骨,由软骨通过钙化和骨化作用产生瘤体的松质骨。近1%病人的骨软骨瘤发生恶变,由包膜深层开始,继而发展为软骨肉瘤。2.顶端为:纤维包膜,与邻近骨膜相连续。3.纤维包膜下方为:软骨帽。4.肿瘤主体为:骨性基底,外为骨皮质,内为松质骨,与母体骨相延续。五.临床分类根据病变数量可将骨软骨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1.单发性骨软骨瘤单发性骨软骨瘤又叫外生骨疣,是临床常见骨肿瘤之一。长管状骨,特别是股骨(30%)、肱骨(20%)、胫骨(17%),是最常发病的部位。而某些长管状骨如桡、尺骨则不常见。下肢发病多于上肢,其比例均为2:1。长管状骨典型发病部位是在干骺端,很少发生在骨干或骨骺。2.多发性骨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又叫骨软骨瘤病、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接近8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好发于肩胛骨、髂骨、肋骨处,具有恶变倾向。六.临床表现1.疼痛、肿胀。2.骨软骨瘤多发生于幼年和少年,男多于女。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骨骺附近;其好发部位顺次为股骨上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胫骨下端。骨盆、肩胛骨、脊椎、肋骨等亦可发生。3.除少数肿瘤因其位置、体积、形状关系,可以压迫血管,压迫或刺激神经,妨碍关节或肌腱活动,或引起局部摩擦性滑囊炎外,均不产生任何症状。基底偶尔可以发生骨折,但甚易愈合。4.患者成年后,肿瘤即自行停止生长。倘发现继续生长时,则应注意肿瘤可能有恶变,应及时予以彻底切除。与一般骨瘤(颅骨区内者)不同,骨软骨瘤的恶变倾向较大,从骨盆、肩胛骨、脊椎和肋骨等躯干骨发生的尤为显著,决定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5.早期一般无症状,仅局部扪及一-硬结,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近关节可引起活动障碍,或压迫邻近神经引起相应症状。若肿瘤突然长大或生长迅速,应考虑恶变可能。七.临床特点1.多发于青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单发或多发,多发者常伴有骨骼发育异常。2.肿瘤起自干骺端,形状不一,可出现神经压迫症状或关节功能障碍。3.恶变少见。如成年后肿瘤继续生长,且迅速,应疑恶变为软骨肉瘤。八.超声表现1.瘤体呈骨性强回声,后伴声影。2.软骨帽呈低回声。3.纤维包膜多呈线样高回声覆盖于软骨帽上,不易显示。九.鉴别诊断1.骨瘤:位于骨膜下,但不累及髓腔,来源于骨膜组织,好发于颅骨和面骨。常表现为颅面部的骨性突起,生长较为缓慢,多发于青壮年。超声表现为与正常骨皮质相连的强回声突起。2.骨软骨肉瘤:不易鉴别,内部钙化较多、较致密,多为斑片状或环弧状。好发于肢体的长管状骨和短管状骨,最常见于指骨。3.内生性骨软骨瘤:可见软骨帽,在基底部或髓腔均无软骨组织。
目录第一章.肝胆超声篇第1节.肝脏剑突下横切面、剑突下纵切面、左锁骨中线纵切面第2节.肝外胆管纵切、胆囊右肋缘下纵、斜切面第3节.肝脏右肋缘下第一、二斜切面第4节.肝脏右侧第五肋间斜切面第5节.右肋间第二斜切面第6节.肝脏经腹主动脉纵切面第7节.肝脏经下腔静脉纵切面第8节.肝肾切面第9节.肝脏其他切面第10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11节.胆囊胆管切面第二章.脾胰超声篇第1节.脾脏左肋间斜切面第2节.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3节.胰腺长轴切面第4节.胰腺左、右正中旁纵断面第5节.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三章.泌尿生殖超声篇第1节.肾横切面、矢状切面第2节.肾冠状切面第3节.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4节.输尿管超声检查规范第5节.膀胱第6节.膀胱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7节.前列腺第8节.前列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9节.阴囊第10节.肾上腺第四章.浅表超声篇第1节.眼部第2节.甲状腺第3节.乳腺第4节.胸膜腔检查第5节.胃超声扫查手法第6节.阑尾超声手法技巧第四章.妇产科超声篇第1节.妇科超声检查第2节.妇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第3节.经阴道超声TVS的操作方法第4节.产科超声检查第5节.胎儿系统排畸形标准测量切面第6节.产科超声经典总结第六章.心血管超声篇第1节.血管超声操作技巧第2节.周围血管超声检查第3节.颈总动脉近、远端长轴切面、颈动脉窦部第4节.颈内、外动脉长轴切面第5节.贵要静脉第6节.肘正中静脉第7节.头静脉第8节.四肢血管操作手法演示图第9节.腹部大血管操作手法演示图第10节.心脏操作手法演示图第11节.心脏检查正常切面图第12节.心脏经典总结第七章.肌肉骨骼超声篇第1节.股神经阻滞第2节.尺神经阻滞第3节.桡神经阻滞第4节.正中神经阻滞第5节.肱骨远端短轴、肘窝正中短轴切面第6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长、短轴切面第7节.肱三头肌和鹰嘴窝长、短轴切面第8节.远端肱二头肌腱长轴切面第9节.桡侧副韧带第10节.伸肌总腱第11节.腕部指屈肌腱第12节.指伸肌腱第13节.指屈肌腱(手掌部、近节指骨近中远段)第14节.腕第一腔室第15节.腕第二腔室第16节.腕第三腔室第17节.腕第四、五腔室第18节.腕第六腔室第19节.冈上肌腱长、短轴切面第20节.冈下肌腱长轴切面第21节.肩胛下肌腱长、短轴切面第22节.髋关节前部长轴切面第23节.髋外侧臀中肌肌腱附着处长轴切面第24节.髂胫束长轴切面第25节.腹股沟韧带下方股动静脉及股神经短轴切面、耻骨肌短轴切面第26节.股骨头处髂腰肌肌腱长轴切面、髂腰肌肌腱远端切面第27节.关节软骨切面第28节.缝匠肌、股直肌短轴切面第29节.膝关节前部股四头肌腱、髌上囊长轴切面第30节.膝内侧鹅足腱长轴切面第31节.膝腓侧副韧带第32节.胫腓前韧带第33节.髌腱及髌前滑囊长轴切面第34节.腘窝囊肿间隙短轴切面第35节.前交叉韧带长轴切面第36节.后交叉韧带长轴切面第37节.外踝腓骨长、短肌腱短轴切面第38节.内踝处肌腱短轴切面第39节.距腓前韧带长轴切面第40节.小鱼际短轴切面第41节.跟腱附着处长轴切面第42节.踝关节腔长轴切面第43节.肩部肌肉第八章.超声手法基础篇第1节.超声仪器和图像调节第2节.超声检查手法第3节.各脏器超声检查手法技巧第4节.超声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及参考值第5节.超声入门第6节.超声检查规范与质量控制第九章.超声报告篇第1节.超声如何留取漂亮的图片第2节.如何快速提高超声诊断水平的方法与技巧第3节.体位对超声的重要性4.超声报告书写规范第5节.超声图象表现内容和诊断术语第6节.超声报告单书写与、签发、存储制度第7节.超声经典总结第8节.超声报告范文
精彩片段
预售曹雁老师巅峰著作,超声操作手法与报告,超声入门和系统学习必备书籍,全国统一售价元。超声操作手法与报告,彩色铜版纸精装,扫码配套视频,超声手法演示,解剖,正常值,报告范文。
销售部负责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