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丁卡因用于表面麻醉,利多卡因用于心律失常患者,封闭治疗用1%~2%普鲁卡因,普鲁卡因穿透性差,因此不做表面麻醉。
2.上牙槽神经分布于上颌牙、牙周膜、牙槽骨、唇颊侧牙龈。
下牙槽神经支配该侧下颌牙、牙周膜、牙槽骨,舌神经支配同侧下颌牙、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的粘膜和舌下腺,颊神经支配同侧第二前磨牙及所有磨牙的颊侧牙龈、颊部的皮肤和粘膜。
3.下牙槽神经的阻滞麻醉进针到2.5cm,仍未触及骨面,应考虑推针至粘膜,加大进针角度。
4.上颌结节注射法麻醉上牙槽神经的进针方向是上后内。此种注射方法易出现血肿。
5.肾上腺素一般以1:~1:的浓度加入局麻药溶液中。
6.晕厥的表现是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四肢厥冷无力、脉快而弱、恶心、呼吸困难。处理的首要原则是停止注射麻醉药,立即抢救。
7.支配上颌第一磨牙的神经是: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腭前神经。
8.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9.牙挺的使用注意事项:不以邻牙、颊侧骨板、舌侧骨板做支点,必须以手指保护,以防止牙挺滑脱,用力必须控制,方向必须正确。
10.干槽症的诊断标准是拔牙后2~3天仍有剧烈疼痛,且呈放射性,拔牙窝有腐臭味。干槽症彻底清创后,放置碘仿纱条的时间为7~10天,不可过长,以免影响愈合。
11.高位残根、牙颈部断根适用于根钳拔除。
12.分离牙龈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钳夹牙龈,造成牙龈撕裂。
13.局麻药注入翼内肌或咬肌内会导致暂时性牙关紧闭。
14.阻生磨牙全部或大部分位于下颌支内属于第Ⅲ类阻生,骨埋伏阻生属于低位阻生。
15.舌系带过短影响发音可行舌系带成形术,近期拔牙创局部骨棱可行局部按摩,远期需要行牙槽突修整术,双侧上颌结节肥大可行一侧上颌结节修整术。
16.X线是检查有无邻面龋及其龋坏程度的主要方法。
17.翼下颌间隙感染时先有牙痛史,然后出现渐进性开口受限,口腔检查检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翼下颌间隙位置较深,有深压痛。翼下颌间隙感染的口外切口应该在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切开,切口长3~5cm。
18.中央型颌骨骨髓炎主要感染来源为牙源性,临床表现为下唇麻木、张口受限、受累牙松动、剧烈放射痛为特征。
19.咬肌间隙解剖位置较表浅,疼痛以下颌角为中心且其特点是易引起边缘性骨髓炎。
20.混合细菌感染脓液呈灰白或灰褐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脓液呈黄色粘稠状,
结核性冷脓肿脓液有干酪样坏死物,
链球菌感染脓液呈蛋黄稀薄状,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脓液呈翠绿色。
21.智齿冠周炎局部冲洗药物为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1:高锰酸钾。
智齿冠周的龈瓣红肿、有脓液溢出,局部处理办法是龈袋冲洗上药。
智齿冠周炎的慢性期处理是,拔除阻生齿。
22.上颌骨lefortⅡ型骨折引起脑脊液鼻漏,上颌骨Ⅲ型骨折引起耳漏。
髁突骨折,在翼外肌附着上方,不移位,在翼外肌的下方,髁突向前内移位。
髁突颈部双侧骨折在受到外力冲击后可出现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的临床特点。
下颌骨髁突单侧骨折时,下颌中线偏向患侧。颅底骨折易致颅脑损伤,可出现耳鼻出血或脑脊液瘘,眶底骨折限制眼球运动可出现复视,颧弓骨折压迫咀嚼肌致使开口受限,上颌骨高位骨折会导致颅面分离。
23.颌骨骨折的特征性表现是咬合错乱。
牙槽突骨折,出现”连动”现象,即摇动损伤区牙时,可见邻近的数牙及骨折片随之移动。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无移位骨折暂时制动,移位不明显可行颌间固定术,明显移位者,需行坚强内固定术。牙槽突骨折行单颌牙弓夹板固定。
24.昏迷伤员运送体位为俯卧位,一般伤员运送体位为侧卧位。
25.颌面部创伤后昏迷加上呕吐的表现提示有脑震荡,再度昏迷说明形成颅内出血。
26.海绵状血管瘤属静脉畸形,其重要特征是移动试验阳性。
27.皮样囊肿诊断特点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质地柔软似面团样感觉,穿刺物为白色豆腐渣样物质,含皮肤附属器。
28.心理因素和(牙合)因素是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因素。
29.开口初或开口初、闭口末弹响是可复性关节盘移位的特征性表现。
开口末或闭口初关节弹响为翼外肌功能亢进,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封闭治疗的浓度为0.5%或1%。
30.颞下颌关节脱位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
31.关节内强直的病因是化脓性中耳炎和外伤,关节外强直的病因是口腔溃疡、上下颌骨骨折、烧伤和放射史。
32.许勒位用于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改变。
髁突经咽侧位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髁突器质性改变、髁突高位骨折及髁突肿瘤的诊断有较大意义。
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口腔医考火热报名中!
包含课程年全新课件全程直播!知识大串讲,考点无遗漏。帮助学员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达到快速涨分的目的。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