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医生诊断常常会说是血虚,血瘀,血热,血寒。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同,你和家人又处于哪种情况?在就医确认了症状体质后,除了日常治疗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这期小编就带你一一了解。
一、血虚
(1)什么是血虚
血虚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身体当中所有的肌肤组织都是需要血来濡养、充盈,当身体之中血的不足,无法不充润肌肤组织时,就会血虚。
(2)血虚的症状
血虚的人,脸色会很差,面色苍白萎黄,肌肤没有血色,嘴唇舌头指甲颜色很淡。会头晕眼花,心悸多梦、严重者会出头晕的情况,手脚发麻、甚至出现夜盲症。女性则可能伴有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有些患者可能会有短期内大量脱发的情况。
(3)血虚的病因
多因饮食不调,劳倦过度,心情不畅,失血过多。长期生病或身体过于虚弱也会导致血虚。
(4)血虚的饮食调理
补血重点是调脾,中医认为,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血液则会源源不断的生成。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确诊是血虚的朋友,除了医生所开的药方外,你还可以考虑——
中医认为黄豆味甘,性平,不温不燥,能健脾利利湿,益血补湿,对于脾胃虚弱者有良好的功效。猪肝能补肝明目,养血,用于血虚萎黄,适宜气血虚弱、缺铁性贫血者食用,具有养肝明目,补气健脾之功效。二者合炖,效果很好。
可准备黄豆与猪肝各克。先煮黄豆炖至八成熟,再加入猪肝后炖煮,直至煮熟。每日食用两次,连服三周,会有较好的效果。
二、血瘀
(1)什么是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一种病理状态,气血运行不畅,会造成气滞血瘀。
(2)血瘀的症状
血瘀者,经常脸色暗沉、唇色很深发紫、身体局部疼痛。严重者疼痛宛若刀割,并且夜间该项情况会加重。肿块在身体表面的,颜色呈现青紫色;在体内的,则很硬按压也不会移动。有可能出现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的情况,或大便颜色发黑。女性患者常见经闭。
(3)血瘀的病因
血瘀是血液循行受到了阻碍所致。血液本应流通无滞,但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积结不行,或血液溢出脉管之外,就会造成血瘀。
(4)血瘀的饮食调理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确诊血瘀体质的朋友也不用担心,除了根据医生诊断,配合治疗外,你还可以选择——
黑豆味甘、性平,可有祛风除热、调中下气、解毒利尿、补肾养血。粳米具有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健脾胃、补中气、固肠止泻的功效。二者一起,并加入一定红糖后煮粥食用,对血瘀体质者有良好功效。
可准备黑豆50g,粳米g,适量红糖。将黑豆洗净后用水泡软,加入粳米与水后开始煮粥,添加适量红糖后待粥煮熟后即可食用。
三、血寒
(1)什么是血寒
血寒是指寒邪入血,人着了凉气,就会寒凝气滞,血行不畅。
(2)血寒的症状
血寒的人多数都比较怕冷,喜欢温暖。表现为爱吃热的食物,手脚冰凉,皮肤发紫,有时会肚子疼,如果变得温暖则病痛会减轻。女性会出现月经延期,经色紫暗,会伴有血块。
(3)血寒的病因
血寒是感受寒邪,气血不足,人受凉后,血虚时间过长或女性于经期受寒及食用过多寒凉食物造成的。
(4)血寒的饮食调理
血寒的人应多食性温的食物,少食性寒。确诊处于血寒的朋友也不用慌,在谨遵医嘱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食用——
生姜味辛辣,可活血驱寒,能起到驱寒的作用。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者一起煮茶则具有温中散寒、止呕、回阳通脉、补血正气、燥湿消炎的功效。
可选生姜克,红枣5-6颗。先将生姜洗净切块,与红枣一起,加入ml左右的水煎煮10到15分钟,起锅前可添加适量红糖,每日内尽量于上午当茶饮服完。
四、血热
(1)什么是血热
血热是指外感热邪入血中,血行加速出现的异常情况。
(2)血热的症状
血热的人大多数皮肤都泛红、爱出油,容易长痤疮。性格方面则是心烦气燥、爱发脾气,情绪不稳定,手脚心都很热。容易伴有出血现象,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尿血、咳血等。有些患者则会患有银屑病。
(3)血热的病因
中医认为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会变快。有可能性情急躁,情绪不佳,产生了心火;或因为吃了多过的海鲜辛辣之品,伤到了脾胃,都有可能造成血热。
(4)血热的饮食调理
血热者应多吃清凉滋润的食物,少吃性温燥热的食物。被诊断为血热也不用紧张,根据医生要求,吃药调理即可,并且同时可以选择——
菊花味甘苦,性耐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对因干燥火旺而导致的痤疮、喉咙发炎、外感风热、头痛、口腔溃疡等症也有较好的功效。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