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饭会被传染病毒吗?
首先,医生可以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日常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饭是比较安全的,不会被传染病毒。为什么敢这么说?和乙肝传播途径以及乙肝入侵方式有关。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喜欢在肝脏细胞中躲藏。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肝脏内,从而产生一定的受体,最终在肝脏内不断的吸收肝细胞的营养,将病毒DNA“植入”带肝细胞中,从而不断的复制,威胁肝脏健康。可以看到的是,病毒的入侵方式主要是血液。而人们日常共餐的时候,几乎不会出现血液之间的接触,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乙肝患者,或者家里有人得了乙肝,正常的同桌吃饭是不会被传染病毒的。其次,人们可以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根据研究发现,乙肝患者可能通过3个途径传播乙肝病毒。1、母婴传播,当女性乙肝患者生育宝宝后,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2、夫妻间接触可能造成体液传播;3、共用注射器、打耳洞器或者纹身工具等,造成血液接触。很显然,同桌吃饭是可能存在的唾液接触并不是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但医生需要提醒的是,乙肝患者的唾液中也可能存在少量的乙肝病毒,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满足一种情况,或许也会因为共餐等被传染乙肝病毒。当乙肝患者存在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问题时,吃饭时唾液中可能含有一定的血液,携带有乙肝病毒。这时如果你也存在口腔溃疡或者消化道的伤口,那么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可能因为血液接触而造成传播。02不小心接触了乙肝患者的唾液,“吃”入了一些乙肝病毒,该怎么办?
医生给出的答案是,不用太担心。因为人们的消化道黏膜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只要你没有口腔溃疡、胃溃疡等伤口,不给乙肝病毒接触血液的机会,都不会导致感染乙肝。经过胃部的胃酸分解,肝脏分泌的胆汁代谢,这些残存的乙肝病毒也会很快失去活性,不会诱发慢性乙肝,威胁肝脏健康。人们可以安心的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饭。如果你还是觉得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可以通过公筷、分餐制等方式预防乙肝病毒传染。使用公筷也是目前比较推荐的饮食方法。03预防乙肝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很多人却不知道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临床上发现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我国对新生儿全部实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按照“”的方式完成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能够较好的保护新生儿不受乙肝病毒的威胁,降低乙肝感染率。正因为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让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降低了不少,成功的洗脱了“乙肝大国”的称号。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们可以检查一次乙肝五项,发现乙肝表面抗体是阳性,说明已经形成了乙肝病毒的抗体,这能够较好的预防乙肝感染。如果在接种后发现乙肝五项都是阴性,说明人体既没有感染乙肝,但也没有形成抗体。如果你身边有乙肝患者,或许可能需要和乙肝患者解除,还是应该尽快的接种乙肝疫苗,形成抗体后,能够较好的预防乙肝感染,保护肝脏健康。04除了接种疫苗外,一些常规的预防乙肝措施也值得提一提
戒酒、戒烟是为了保护肝脏免疫力。肝脏免疫力比较强的时候,也不容易受到肝病损伤。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加班等作息混乱的习惯,也有助于保护肝脏,维持肝功能正常。不在外面随便纹身、打耳洞、输血或献血,能够降低和乙肝患者出现血液接触的风险。感染乙肝的女性需要在怀孕、分娩时都格外的注重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及时给孩子接种乙肝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感染。总的来看,经常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或者共同生活的人一般不会被传染。但他们的唾液中也可能存在一定量的乙肝病毒。想要更好的预防乙肝,可以通过公筷、分餐、接种疫苗等方式保护自己。结语:乙肝患者在生活中或许会面临很多的场合,需要和别人同桌吃饭,一起生活。如果你不了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很可能会因为错误的理解,而对乙肝患者产生不好的态度,甚至出现排斥、歧视的做法。但事实上,正常和乙肝患者共餐,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你还是担心被传染病毒,不妨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形成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