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一、春季天气的特点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变化无常的季节是春季。民谚云:“春天猴儿面,一日变三变”。特别是早春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阴雨连绵,冷风阵阵,寒气袭人。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冷透骨寒”和“春寒冻死牛”的说法。

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里“三九、四九”那样寒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和精神上准备不足,再加上在漫长的冬季养成抗寒能力又有所下降,这时,寒邪会乘虚而入,使人致病。应特别警惕的是早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随之下降,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易引起手足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幼儿体质特点·

1.幼儿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为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时期。

2.幼儿上呼吸道功能不健全,特别容易受到侵害。

3.上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连,正常情况下,咽部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寄生,当突然受凉,抵抗力低下时,局部组织极易被细菌侵害,引起炎症。

4.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较差。

三、春季常见传染病

(一)手足口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

(1)口痛,厌食,低热。

(2)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咽部。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二)流行性感冒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

(1)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2)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三)水痘

传播途径

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

临床表现

(1)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2)发热1-2天后出诊,初为红色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便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四、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是因为抵抗力弱,耐寒能力差造成的。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换感冒,因此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度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7.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拥挤的地方。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fw.com/yykyby/91894.html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