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以为年纪大了牙齿就会掉、经常牙龈出血是因为“上火”、牙周病吃点药就可以了……今年“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关爱自己、保护牙周”。那么究竟什么是牙周病、牙周病有什么危害?
牙齿周围的组织叫牙周组织,又叫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龈、牙周膜和牙骨质。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大类,前者只发生在牙龈组织,而后者则是累及四种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往往引发牙周支持组织的炎性破坏,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牙周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市民在牙周病的防治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延误治疗。接下来让我们来一一来盘点市民对牙周病的认识及其预防上的误区,以早期发现口腔隐患,避免延误治疗。
误区一:“人老了一定会掉牙的!”、“老掉牙是人之常情”
在很多人观念里都有这样一种看法:人到了一定年龄,牙齿脱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有人甚至将“缺牙”看作是衰老的显著标志之一。牙周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但却会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许多中老年人得了牙周病都是淡然处置,长此以往,牙龈发炎、牙齿松动脱落,却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人上了年纪,牙齿脱落真的是必然的吗?其实不然,在牙周健康的前提下,只要护理得当,牙齿可以伴随一生,不会随着年龄发生松动脱落。牙齿脱落大多是由口腔细菌导致的口腔疾病所引起的,尤其是牙周病,是成年人失牙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口腔内的有害细菌得不到有效清洁,容易引起炎症,严重时就会导致牙周疾病,引起牙齿脱落。因此,即使是青年人,如果不注意日常有效保护和清洁,牙齿同样会脱落。
误区二:“我牙龈出血了,那是因为我最近上火了!”
牙龈出血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这是牙龈炎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但据有关调查表明,有超过半数的中国人认为:牙龈出血是“上火”的表现,未将其归类到牙周疾病范围,从而不积极治疗。牙龈出血真的只是因为单纯“上火”吗?绝大多数牙龈出血是牙龈炎的典型症状,与“上火”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牙龈发炎会造成牙龈红肿热痛。“上火导致牙龈出血”的观念已使许多人错过早期整治牙周疾病的绝好时机。临床上发现,许多病人,在牙龈发炎出血的时候,医院治疗,而是当作“上火”处置,自行到药店配以“清热”、消炎药。而牙周病的发展是慢性、迁延、反复进展的过程,在发病的早期,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疾病的发展过程,从而使本可以早期阻断的牙龈炎发展成为不可逆的、更严重的牙周炎症,最终导致牙齿的松动脱落.要解决牙龈出血的问题,从根源上讲,必须要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局部因素。医院进行正规的牙周治疗,日常认真刷牙,当牙龈炎症消退,牙龈恢复健康后,出血就会消失。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血液系统的疾病也可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如: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生成减少性紫癜等,常表现为牙龈出血或拔牙后出血不止。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请专科医生详细检查,找出引起出血的具体原因,对症下药。
误区三:“洗牙会致牙缝增大、牙齿过敏、更易长牙石!”
近年来,人们对牙齿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主动要求洗牙的人越来越多。洗牙能够保证牙齿健康,预防口腔疾病。但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洗牙其实并不太了解,加上受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许多错误看法,比如:“洗牙会导致牙缝增大,牙体受到损伤,引起牙齿过敏”、“洗牙一定会出血”、“洗牙后更易长牙石”等。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对洗牙的原理和目的不甚了解。目前所进行的洗牙是通过超声波高频振荡,去掉牙齿表面牙结石及钙化的污物,避免其进一步刺激牙龈引起发炎。这种清洗只是针对牙结石等,对牙齿没有磨损和伤害的。其次,洗牙后出现的牙齿过敏及牙缝过大,是由于附着在牙体上结石量多,牙龈萎缩,洗掉后原先被牙石包被的牙根外露,自然会出现一定的过敏症状以及牙缝增大。同时由于牙石的压迫,牙龈产生炎症,这才导致洁牙时牙龈出血。当去除牙石刺激后,牙龈逐渐恢复健康,洗牙就不会再出血了。从维护口腔健康的角度出发,牙医建议每半年或一年洗一次牙。定期洗牙不仅清洁了牙齿,还可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牙医可以通过洗牙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但需提醒的是:洗牙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由经过培训的、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进行。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洗牙,可能带来牙周组织的损伤,同时如果消毒不合格,也可能传染疾病。
误区四:“得了牙周病,吃点药就行了!”
许多口腔科医生在临床上遇到要求治疗牙周病的患者时,都会被问到类似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吃某些药来治疗牙周病?”对于这个问题,牙科医生会郑重地说:鉴于牙周病本身的特殊性,牙周病光靠吃药是不能治愈的!牙周病的治疗应以口腔专科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由于牙周病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而牙齿周围的细菌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构成有所不同。牙周的细菌是以的形式存在的。“牙菌斑”组织相当严密,呈现为密密的、互相关联的“网”状。要想破坏这样牢固的菌斑,抗菌药或消炎药就基本失去了效力。即使表面细菌被处理了,药物也无法对深层发挥药效。因此,在治疗牙周炎症时,只有用机械方法(洁牙等)把牙菌斑和导致炎症的牙结石去除掉,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牙周病发展。如果患者炎症极其严重,可在做完牙周常规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后,配合使用一些抗菌类药物辅助作用。但要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不能无限制使用,尤其是全身性用药,长期使用将有可能引起胃肠不适、产生耐药反应等。同时牙周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需要进行包括基础治疗、牙周手术治疗、修复治疗以及牙周支持治疗在内的序列治疗。目前很多患者在完成了基础治疗后,因为牙龈出血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而不在继续复诊治疗,最后导致了牙周病的复发和加重。牙周炎的治疗成功与否,一方面在于医生有周密争取的治疗计划何细致的治疗技术,另一方面在于患者的认真配合和持之以恒的口腔卫生控制,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任何治理均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